文章重點
情緒引導,從覺察開始!陪伴孩子面對小小情緒怪獸
(文末下載情緒遊戲教案)
在教養或教學現場,我們最常遇見的挑戰,不是孩子故意作對,而是他們缺乏用語言表達內心感受的能力,因此,當孩子感到生氣或委屈時,不知道如何表達,就容易出現大哭大鬧、尖叫、推人等不當行爲。
孩子的這些舉動往往不是刻意傷害或反抗,而是還不清楚:「我到底怎麼了?」、「我可以怎麼做?」
此時,大人能做的第一要務,是先理解並接納情緒的來源,協助孩子「看見」那個正被情緒淹沒的自我,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清楚知道,情緒可以被感受和承認,但推人、打人等行為並不是表達情緒的正確方式。如同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的核心精神:覺察情緒、理解情緒、進而學會調節與正確表達。
孩子情緒引導四個步驟
『 先處理情緒,再引導行為 』每位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背後的原因都不同,需要大人保持穩定、細心觀察,才能有效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進而學會安全、適當地表達與調整行為。
- 第一步:穩定自己,千萬不要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
- 在孩子情緒激動時,大人先深呼吸,保持冷靜,千萬不要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你的穩定,是孩子安全感的第一步。
- 第二步:協助孩子命名情緒,建立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 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孩子的感受,例如:「你現在好像很生氣、很難過。」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情緒詞彙庫,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
- 第三步:接納、協助調節情緒
- 先接納孩子的感受,不批評、不責怪,再協助他找到安全的方法來平復情緒,例如蜜蜂呼吸法、擁抱、情緒平、冷靜角等等。
- 第四步:釐清原因,討論處理策略或替代方案
- 等孩子情緒平穩後,再一起討論問題原因與可行方案,例如:「積木倒了你很生氣,下次我們可以一起把它堆好再玩。」這樣孩子能學會分辨情緒和行為,也能找到安全的表達方式。
情緒遊戲一:表情對對碰(情緒臉譜)

孩子將情緒臉譜圖卡背面朝上排列,輪流翻開兩張說出情緒名稱,配對成功即可得分,不同則翻回原位;若孩子還不熟悉情緒名稱,可先介紹再開始遊戲。
● 材料準備:卡皮巴拉版-情緒表情卡(文末可下載)
● 練習能力:幫助孩子認識、辨識不同情緒,並連結身體感受與表達方式,訓練情緒命名與情緒理解能力,建立情緒詞彙庫。
情緒遊戲二:生氣怪獸出現,發射生氣球
將大垃圾袋吹氣並綁緊,把小球放在袋子中間,孩子用雙手拍擊袋子的兩側,讓小球飛出。在遊戲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感受身體的緊繃或用力感,並連結情緒,例如:「你現在好像有點生氣,胸口緊緊的,拍一拍小球讓情緒飛走!」
● 材料準備:大垃圾袋、小球
● 練習能力:遊戲中,透過吹氣活動可以帶孩子認識生氣的感覺。比如吹氣時,孩子可能會感受到臉頰漲紅、身體緊繃;接著在發射小球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體驗到情緒慢慢消散、放鬆下來。透過這種身體感受與情緒連結,孩子能更清楚覺察生氣的感覺,並學會用安全方式釋放情緒。
情緒遊戲三:情緒溫度計


情緒溫度計可以幫助孩子覺察情緒的強度。孩子先看看自己現在的感受,對應到溫度計上的位置:從微微不舒服到非常生氣,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顏色或標示,逐步引導情緒。我們提供了兩個版本,第一個是幫大家寫好的範例,第二份是讓家長或老師可以和孩子討論不同情緒強度及合適的情緒調節方式。
● 材料準備:情緒溫度計(文末可下載)
● 練習能力:這個工具幫助孩子覺察情緒升溫、理解情緒強度,並學會適時調節與表達。
情緒遊戲四:你畫我猜

孩子們輪流在便利貼上畫出代表某種情緒的圖(可以是表情或是物品),例如生氣就想到炸彈、開心就想到蛋糕、害怕則是打雷,讓大家猜猜看這是什麼情緒。
● 材料準備:便條紙、筆
● 練習能力:訓練情緒命名與情緒辨識能力,陪孩子擴充情緒詞彙庫。
情緒遊戲五:情緒蛇棋

孩子在棋盤上輪流擲骰子前進,走到指定格子時抽取題目卡,題目可能包含覺察情緒、理解情緒、情緒調節或情緒表達的情境。
● 材料準備:蛇棋(搭配情緒相關題目卡)
● 練習能力:和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覺察情緒、理解情緒、情緒調節與正確表達。
情緒遊戲教案|這裡下載


